南通籍7名科學傢上榜“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

原標題:南通籍7名科學傢上榜“科學年度人物”

上月底,國內科技界最具影響力之一的“ 科學中國人2015年度人物 ”評選出爐。

記者梳理後發現:在這份百餘人的名單中,共有7名通籍科學傢上榜!

傑出青年科學傢獎提名人:黃志偉



【人物小傳】

黃志偉,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

1979年5月生,南通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長期從事免疫與感染性疾病領域研究,從原子水平解析瞭艾滋病病毒感染因子Vif的結構,破解瞭30餘年來艾滋病病毒Vif三維結構的謎團,為理性設計靶向該復合物的全新艾滋病藥物提供瞭結構基礎。

通過結構生物學和生化研究手段揭示瞭基因編輯系統CRISPR-Cpf1識別crRNA以及Cpf1剪切crRNA成熟的分子機制,是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同時具有DNA和RNA序列特異性的核酸?活性的結構。

數理化及地學領域提名人:張仁健



【人物小傳】

張仁健,中國科學院gps衛星監控管理系統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專業。

1967年7月生,海安人,研究員。

【提名理由】

他開拓性的研究成果推動瞭我國PM2.5源解析工作的全面開展。

他使用多種目前氣溶膠化學組分分析和來源解析研究領域的先進方法,較為全面系統地揭示瞭北京城PM2.5的化學組成、主要來源貢獻及其季節變化特征,明確指出瞭工業污染、燃煤是北京城區PM2.5最重要的來源,受到社會的廣泛關註。

數理化及地學領域提名人:周傢宏



【人物小傳】

周傢宏,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南京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副主任,江蘇省科學儀器設備協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核磁共振波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72年11月生,南通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構建出一系列生理環境穩定分散的光動力治療體系,可以作用於腫瘤細胞內線粒體,明顯提高所載藥物的腫瘤細胞殺傷效率,並達到瞭在血液中有效傳輸的目的,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長期從事於光動力療法的臨床應用基礎研究,針對光動力療法臨床應用存在的瓶頸問題,設計合成出多種光敏劑,包括??類光敏劑衍生物及金屬離子配合物,並系統地研究瞭其光譜性質和光動力性質,得出金屬離子或修飾的基團對??類光敏劑抗腫瘤活性的影響規律,同時作出理論解釋,取得瞭系統性科研成果。

能源與礦業領域提名人:衛 昶



【人物小傳】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所長,國傢“千人計劃”特聘專傢,中國節能減排有限公司董事,神華(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曾任GE全球研發中心水處理技術總監。

1963年8月生,高中畢業於南通中學,復旦大學電化學專業。

【提名理由】

他是國際知名水處理專傢,獲得30多項授權的美國專利,發表30餘篇論文,曾榮獲GE專利發明金獎,擁有20餘年的研發及管理經驗。

就任低碳所所長以來,他全力助力神華集團轉型與發展。領導制定瞭低碳所的技術戰略和產業化規劃,推行體制機制創新,在神華集團率先進行混合所有制嘗試,2015年主導成立瞭混合所有制公司——神華(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並已將世界領先的研發成果——“可溶加工交聯聚乙烯”成功推向市場。

此外,他領導低碳所在清潔煤應用、煤化工催化劑、分佈式能源、水處理、煤基材料和氫能源等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在技術創新和商業推廣方面也取得瞭衛星監控管理系統顯著的提升,為神華集團成為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提供技術支持。

農業領域提名人:施衛東



【人物小傳】

施衛東,江蘇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國傢水泵及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傢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任中國農機學會理事兼排灌機械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理事兼泵業分會副理事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江蘇省政協委員等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傢百千萬人才。江蘇大學流體機械及工程專業。

1964年生,南通人,研究員。

【提名理由】

他致力於解決我國流體機械及工程行業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究成果均居國際領先和先進水平。

他深入新產品開發一線,研究成果均已成功轉化為生產力,在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上廣泛應用,效益顯著,加速瞭我國流體機械(泵)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

管理領域提名人:陳濱桐



【人物小傳】

陳濱桐,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特聘院長,美國特拉華大學金融分析研究院主任、教授,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服務工程分會副主任,中國運籌學會行為運籌分會顧問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國傢“千人計劃”特聘專傢。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運籌學專業。

1964年生,南通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先後承擔或主持中國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系統性地提出求解互補問題新算法:非內點連續性方法。

與沃頓商學院前院長Harker教授合作開創並完善瞭非內點光滑算法,首次提出優化領域裡一個常用磨光函數,受到國際同行公認。這種非內點連續性方法之後被証明是非常高效和穩定的方法,能夠解決以前不能解決的大規模復雜非線性互補問題。

管理領域提名人:王應明



【人物小傳】

王應明,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助理,福建省高校決策科學與科教管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福建省高校決策科學與科技創新管理團隊帶頭人,福州大學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人文社會科學學部主任,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64年生,海安人。

【提名理由】

他長期從事決策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率先推導並証明瞭証據推理多準則決策方法的解析算法,創造性地提出瞭區間証據的組合與規范化整體優化的系統思想和模型。

率先在國際上建立瞭雙前沿面數據包絡分析Malmquist生產率指標測算和分解模型,首次將OWA算子權重應用於交叉效率和偏好序的集結,首次提出瞭中性交叉效率評價的思想,構建瞭多個中性交叉效率評價模型。

推動瞭福州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和“工商管理”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申報和創建工作,同時為福州大學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2012年)“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學科建設做出瞭突出貢獻。

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

“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評選”由《科學中國人》雜志主辦,今年的頒獎典禮重量級嘉賓雲集。

比如我們南通籍的中國第一位女省長、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徐至展頒發“終身成就獎”。



“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評選”始於2002年,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十三屆。

2002年,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著名農業科學傢袁隆平院士榮膺為貨車管理系統首屆首位“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5年,“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獲得者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成為我國本土科學傢中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第一人。

截至目前,共有包括吳文俊、楊振寧、吳孟超、劉光鼎、孫傢棟、王小謨、許智宏、顧秉林、朱清時、潘建偉、鄧中翰、楊利偉、李彥宏、張瑞敏等數百位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專傢、學者、科技型企業傢獲得年度人物獎項。

《自然》雜志選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兩位南通籍科學傢在列
arrow
arrow

    vpx175nn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